日常管理:在大家平时要进行牧马,不能一直让他就待在马厩中,这可以提升它心电监护,提高生产效率,再者就是我们每一个一周就应该给马匹牙刷毛,给他开展医护,让马匹看起来更加精神。
大马应该属于马科食草性动物,它们天生性是坚强勇敢的,其体型匀称、四肢修长蹄质坚硬,且头部扁平偏长、耳朵短小、汗腺发达、有利于散热,分别有公又有母的,从小到大都喜欢吃草的,又喜欢到处去行走或者去跑步,似乎在锻练自己的身体,看起来活泼又可爱,所以大马应该属于马科食草性动物!
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巩固西北边防,在这里设伊犁将军,建惠远域,并在其周围建立惠宁等八座卫星城,统称“伊犁九城”。清廷在伊犁等地大办马政,建立多处马场,培育良马以供军需。清乾隆25年,在伊犁兴办两个马场,不断向内地输送马匹,这些马被称为伊犁马,但实际上是当地的地方品种哈萨克马。
1910年前后,不少俄国侨民迁入伊犁地区,带来一些良种马及其杂种, 1936~1942年及1949年以后,陆续由前苏联引进良种马改良哈萨克马, 当地群众把这些含外血的杂种马称为改良马。1956年及1957年的伊犁马调查队把改良马正式称为伊犁马,以区别哈萨克马。1958年及1963年昭苏种马场先后制定了五年及八年的育种计划,将伊犁马培育成体大、役用能力强、遗传性稳定的新品种。
伊犁马是我国的培育品种之一,性温驯,富有持久力和速力,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。力速兼备,挽乘皆宜,长途骑乘擅长走对侧步,能够适应于海拔高、气候严寒、终年放牧的自然环境条件,抗病力强。保留了哈萨克马的优良特性,饲养起来容易,善走山路,冬季在雪深40~50cm时,尚能刨雪觅食,青草季节增膘快。西北及华北各省、自治区,均引进该马种,表现良好的适应性。
蒙古马是一个古老的品种。早在4-5千年前,中国北方民族就已驯化马匹。如《汉书·匈奴传》记载:尧舜以前“居乎北边,随水草而转移,其畜之所多,则牛马羊。匈奴马曾显赫一时,公元前200年,汉高祖刘邦出击匈奴在白登被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日。汉武帝在与匈奴的战争中曾多次带回大量马匹,并任用匈奴王子金日蝉为汉朝的马监,民间养马事业发达。西晋以后,塞外各部族相继南下,带来马匹数以万计。盛唐时期,北方各族都曾以良马进贡,如《唐会要》就记载:“突厥马技艺绝伦,筋骨适度,其能致远,田猎之用无比。”并指出延陀马、同罗马、仆固马为同种,多为骆毛(兔褐毛)和骢毛(青毛》。这些都与蒙古马相似,都是蒙古马的祖先。北宋时东北的契丹马也是蒙古马,说明东北三省早已分布有蒙古马。蒙古帝国被誉为“马之帝国”,成吉思汗的卫队就是由精良的骑兵队组成,历史上称他是以“弓马之利取天下”的。根据《元史》记载,当时牧马地甚广,北至火里秃麻(今蒙古国以北)遍及塞外草原及南方。
蒙古马体格不大,平均肩高120-135厘米,体重267-370千克。身躯粗,四肢坚实有力,体质粗糙结实,头大额宽,胸廓深长,腿短,关节、肌腱发达。飞节角度较小,稍曲飞,蹄质坚实。被毛浓密,毛色复杂,以青、骝和兔褐色为多。